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打造最专业的传统武术综合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武术名家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武术赛事网上报名入口
武术知识
戳脚翻子拳
鹰爪翻子拳
程式八卦掌要领、基本桩式口诀
苗刀刀法基础十三式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
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武术套路评分方法与标准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24)
道德标准是作为择徒的要求
传统武术中的师徒关系
提高技击能力是传统武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
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
中国武术段位制
国标武术
武培联盟的发起和标准化管理
醉八仙拳谱
少数民族名刀介绍
中国汉族名刀介绍
少林掌法拳谱
杨式13式太极刀谱
查拳拳谱(梅花拳)
中国古代名刀介绍
翻子拳的主要特点及内容
武术近代发展中央国术馆
运动损伤分析与介绍
九节鞭的练习
中国四大国粹之——武术
程式八卦掌拳谱
武术基本功中腰、腹的练习
武术段位制考评员的管理
基本功的方法及要求
有关剑的知识
浅谈太极拳中的呼吸方法
武术的分类
武术的礼仪
刀术
八极拳的实战精要
少林七十二艺练法摘要
心意拳基本练法
侧空翻的训练及注意事项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古老养生之——六字诀
道教古老养生功法之——易筋经
易筋经全文
国家版《易筋经》习练要领
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全国武术国考
摧坚断铁扬武魂
崆峒派与崆峒武术
中国古老养生功——五禽戏
程式八卦掌
十八般武艺
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证
少林拳法知识
中国武术之套路运动
查拳拳谱
武术基本功的方法与要领一
太极拳拳谱
发布时间:2013-06-22     类型:武术知识     浏览次数:2163  

(1)、(八门五步)方位八门,乃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八门者,四正隅也,四正为?履挤按,四隅乃采例肘靠,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封(卦),以身分步,则生五行、以支撑八面,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为枢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名之曰八门五步。

(2)、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此动彼应(彼动此应)之谓也,学者欲求懂劲,当於此四字三注意焉。

(3)、顶偏(匾)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偏(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初学者,每犯此四字之病,必於推手之时,密密觉察,随时改去,改之既尽,方能达感觉灵敏,粘黏连随之域。

(4)、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腿(顶)後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5)、对待用功法守中正 欲求懂劲,须习对待,[即推手],推手分?履挤按四手,学者必于此四手,用不动步推法,苦下工夫,须练至腰腿皆可沾黏连随,身形和顺,伸舒自如,无丝毫拙力,随感随应,方可谓基本之功足。

(6)、太极进退不已功?进履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先知四手得其真,采例肘靠方可许。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对待于人出自然。由兹往返於地天,但求舍己无弥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7)、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於(微乎)理也(矣),夫而後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矣。特借後天之武事,论之於身心,用之於劲力,仍归於道之本也。劲由於筋,力由於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者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太极拳之内劲则不然。以之持物,或不数斤,盖精气内壮也。若功成之後,较硬力不知妙出若干倍也。

(8)、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式者用也。文功在武,用於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於心身也,为之武事。 夫文武又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於对敌(待)之际,在蓄发适当其可,武事之根也。有文无武,谓之有体无用,武而无文,谓之有用无体。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文理,必为勇(血)气之勇,有失本(来)面目,欺敌取败也;有文理无外数,徒思安静之学,未知用的采战,差微则亡矣。

(9)、太极懂劲解 自己懂劲,接及神明,为之文成。而反(後)采战,身中之阴,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於人懂劲,视听之际,遇而变化,不著思量形相,而来往咸宜,自得曲诚之妙。

(10)、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後,合(之)为长拳,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为长拳也。万不得不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油滑也,又恐入於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推也!於人对待,四手当先,亦是(自)八门五步而来。站步四手,碾磨四手,进退四手,天地人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练(炼)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则入上中乘之境矣!

(11)、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法虽三,其成功一也。

文修於内,武修於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修者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者,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而得文,中乘也;若惟知体育而成,或专由武事而成者,即下乘也。

(12)、太极下乘武事解 太极之武,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练习之久,自得内之坚刚,然非有意坚刚,实自然增长之内劲也。所难者,内含坚刚而(不)施於外,即迎敌之时,也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存。然此步功夫,何等深玄,要非粘黏连随,已由懂劲达神明之域者,不能轻灵玄妙,收四两拨千斤之功若是也。

(13)、太极正功解 太极者元(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元(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元(圆)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元(圆)为紧凑。方元(圆)规矩之至,熟能出此外哉。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的的思的,生生不已,欲罢不能。

(14)、太极轻重浮沈解 双重为病,在於填实,与沈不同也;双沈不为病,因其活泼能变,与重不等也。 双浮为病。在於漂渺,与轻不同也;双轻不为病,因其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半(病)者,半有著落也,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必失方元(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元(圆);半浮半沈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沈,失於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元(圆)也;半沈偏沈,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元(圆)也。夫双轻不进於浮,则为轻灵;双沈不进於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著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能勇(致)於外,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沈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方元(圆)四正之手,表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15)、太极四隅解 四正即四方也,所谓?履挤按也。四隅,即四角也,所谓采例肘靠也。学者若不知方极而元(圆)。元(圆)极而方,方元(圆)循环,阴阳变化之理,焉能出隅之手哉!盖吾人外而肢体,内而神气,均贵轻灵活泼,乃能极四正方元(圆)之功。然或有於四正之手,犯轻重浮沈之病者,则有隅手出矣,譬为半重偏重。

(16)、太极平正(准)腰顶解 顶如准,故至(曰)顶头悬也。二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若平准稍有分毫之轻重浮沈,则偏显然矣!故习太极拳者,须立身中正,有如平准,使顶悬腰松,尾闾中正,上下如一线贯串,转变全凭二平,分毫尺寸,须自己细辩,默识揣摩,容(融)会於心,迨至精熟,自能随感斯应,无往不宜也。车轮二,命门一。纛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合则发放去,有如?霄箭。滋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口授须秘傅,开门见中天。

(17)、太极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炼开展,後炼紧凑。紧凑之後,再求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分而毫,盖慎密之至,不动而变也。

(18)、太极膜脉筋血(穴)解 节摸(膜)、拿脉、抓筋、闭穴,此四功,尺寸分毫得之,而後求之。络(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气皆无。暗抓络节至半死,伸脉拿之似亡军,筋抓之劲断,死穴闭之无生。气血精神若无,身何有主哉。若欲能节拿抓闭之功,非得真传不可。

(19)、太极字二解 挫揉捶打,[於己於人],按摩推拿,[於己於人],开合升降,[於己於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 屈伸动静,[於己於人],起落急缓,[於己於人],闵(闪还)撩了,[於己於人],此十二字於己气也,於人手也。转换进退,[於己身也,於人步也],顾盼前後,[(於)己目也,(於)人手也],即瞻前眇後、左顾右盼,此八字,关乎神者也。断接俯仰,此四字关乎意劲也。接关乎神气,俯仰关(乎)手足也。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劲意神俱断,则俯仰矣。因手足无著也,俯为一叩,仰为一反,不使叩反,非断而(复)接不可。对待之时,俯仰最当留意,时时在心,手足不使断接之能,非见隐显微不可。隐微如断而未断,见隐如接而未接。接接断断,断断接接,其心意身体神气,极於隐显,又何患不粘黏连随哉。

(20)、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辨 对待之功,既得尺寸分亳於手,则可量之矣。然不论节拿抓闭之手易,若节络(膜)拿脉、抓筋闭血(穴)则难。非自尺寸分毫量之,不可得也。节不量,由按而得。拿不量,由摩而得。抓不量,由推而得。拿闭非量而不能得穴,由尺盈而缩之寸分毫也。此四者,无(虽)有高传,然非自己功夫久者,无论(能)贯通矣(焉)。

(21)、太极补助(泻)气力解 补泻气者(力)於自己难,补泻气力於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已不易也。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则所由然也。气过或泻,力过或补,其理虽亦然,其有详夫过补为之,过上加过,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必更过,仍加过也。补气泻力於人之法,均为加过於人矣。补气名曰结气法,泻力名曰空力法。

(22)、懂劲先後论 未懂劲之先,易犯顶匾丢抗之病,既懂之後,又恐(犯)断结(接)俯仰之病。然未懂故犯病,既懂何又犯病?盖後者在似懂未懂两可之间,断接无准,则视听未正确,尚未达到真懂劲之境焉。何为真懂?知瞻眇颜盼之视,起落缓急之听,(闪还撩了之运,转换)进退之动,斯为真懂劲。乃能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之巧。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降),去就(就去)则升。而达神明之域。既明矣,则往後行(坐)住卧、一动一静,均须谨慎在意,盖无往而非功夫矣。

(23)、尺寸分毫在懂劲後论凡未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功,不过未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於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後,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分毫也。能量然後能节拿抓闭矣。又必详知膜(络)脉筋血(穴)之理,存亡之手,生死之穴。而点穴之要,又在於(闭)之一字也。

(24)、太极指掌捶手解 自指之下,腕上实者如(为)掌,五指之首为手,五指皆为指,五指组笼为捶。 言其用处,按推掌也;拿揉抓闭,俱用知(删除)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捶有搬拦,指裆,肘底,搬(撇)身,覆捶。掌有搂膝,换转,单鞭,通背,串掌。手有云手,提手,合手,十字手,反手。指有屈指,伸指,捏指,闭指,量指。 量指又名尺寸指,又名觅穴指。指有五,各有(其)用。首指为手仍为指,故又名为手指。其(一)用之为施(旋)指、施(旋)指手;其二用之为根指手;其三用之为弓指弓手;其四用之为中合手指,四手指之外为独指、独指手也。食指为卞指,为剑指,为佐指,为粘指。中正(指)为心指,为合指,为钩指,为抹指。无名指为全指,为环指,为代指,为扣指。小指为帮指,为补指,为媚指,为挂指。若此之名,知之易而用之难,得口诀秘法,亦不易为也。其次,有对掌、推小(山)掌、射雁掌、掠(晾)翅掌、似(闭)指、拗步指,湾弓指、穿梭指、探马手、湾弓手、抱虎手、玉女手、胯(跨)虎手、通山捶、叶(腋)下捶、背反捶、势分捶、卷挫捶。再其次,步随身换,不出五行,则无失错矣!因其粘连黏随之理,舍己从人,身随步转。只要无(五)行(之)舛错,身形脚势出於自然,又何虑些些(须)之病也!

(25)、口授张三半(丰)老师之言 予知之数(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心为一身之主也,人之身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借(备)动动,安安动动,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觉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後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盖其知能虽人因(固)有之,然以迷故,以渐消失,非效先贤,不可(复)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之道,而不以武事修身传也,至予得手舞足蹈之采战,惜阴补阳,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然皆备於一身,非如邪道之以男女後天色身为采补也。予之传斯武事,即本此意,借假修真,以求进於了性保命之境。非徒作技击之末也。然即施之於技击,亦与己身之采战之理相同。盖己身遇对待之数,则为采战也。是即汞铅,於人对战,坎离兑震,阳战阴也,为之四正,乾坤艮巽,阴采阳也,为之四隅,此八卦也,为之八门,身足位列中土,进步之阳以战之,退步之阴以采之,左顾之阳以采之,右盼之阴以战之,此五门者,为之五步,共为八门五步也。夫修身入手,无论文武,及成功一也,之(三)教,之(三)乘,之(三)原,不出太极,顾後学以易理格致於身中,留於後世也可。

 
上一条: 中国武术中常用的谚语        下一条:少林掌法拳谱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