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健身与中医养生相互渗透
武术健身以壮内强外为目的,这种整体健身观是由武术内外互导、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训练原理和内外合一的技法原理决定 的。这种整体健身观与中医养生的整体观一致。中医理论中顺应自然、适应四时气候、回避外邪侵袭的天人相应整体观,以及体内脏器与体表四肢相关的脏象整体观,都直接为武术健身整体观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武术健身理论中关于择天时、地利、气候、方向而练之的论述,以及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仇之类拳谚,都可能是在中医理论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完善的,如形意拳系以五行拳配五脏的健身拳论认为,劈拳属金,在五脏属肺;钻拳属水,在五脏属肾,练习钻拳能健肾;崩拳属木,在五脏属肝,练习崩拳能健肝;炮拳属火,在五脏属心,联系炮拳能健心;横拳属土,在五脏属脾,练习横拳能健脾。这些说法显然出于中医五行配五脏学说和脏象理论。
再如阴阳学在武术运动中体现,太极拳对姿势的要求,要做到百会上领与沉肩坠肘、松腰敛臀相结合,含胸与拔背相结合等;动作技术要求上领下沉、前推后撑、左与右及上与下、前与后的劲力对拔拉长等;运动特点则表现为动静相合、练养相合、内外合一、动作左右对称、周而复始、一气呵成等。在长拳中则表现为以动为主、动中求静、静中寓动、攻中寓防、防中有攻、培补元气、内外兼修,在形意拳中,其拳理、拳法则体现了五行思想的内含,脏腑与经络学说在武术中的表现为意守丹田、虚领顶颈、腹式呼吸、松和自然、循经取动、疏通经络等等,中医理论与武术,理论同源、相辅相承。
武术药功中的佐功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内服药以强筋壮骨为主,具有激发机能活力,防止训练过度的作用。外用药以舒筋活络为主,具有活络软坚,防止皮肉老化坏死的作用。其中的内服药,是借鉴长生药和中医补阳药,逐步在实践运用中增减而成的方剂。外用药则是从跌打外科的汤洗剂和酒剂中筛选出的验方。
因此,武术健身与中医养生相互渗透,对人体作用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