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棍是中国武术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兵器,又称金箍棒,其动作内容主要模仿猴子生活习性,配以武术棍法中技击招式,组成一套别具风格的武功绝活儿。猴棍以轻灵多变、身棍合一为特点,强调“缩脖、耸肩、含胸、圆背”的猴形姿态,动作涵盖拨、扫、撩、劈、戳等二十余种棍法,并融入跳跃、翻滚等仿生技巧,展现出独特的武术美学。
技法与用法:猴棍的技法可分为棍法、手法、腿法三类,注重攻防一体与虚实结合:
1、核心棍法
拨棍:棍梢绕圈拨动,用于防守对方下肢攻击,动作轻快连贯,如“下拨虚步背棍刁手”中的绕拨动作。
撩棍:棍梢由下向上撩击,连续左右撩拨可化解敌方进攻,如“上步提撩”中的左右撩棍。
劈棍:自上而下迅猛劈击,用于攻击头部,如“落步劈棍”要求力达棍前段。
云棍:棍身贴近身体划平圆或立圆,用于拨挡敌方器械,如“仰身云棍”在仰身状态下拨开攻击。
2、手法与腿法
刁手:模仿猴爪,用于格挡并擒拿敌方手腕或器械,如“提膝背棍刁手”中的格挡与刁拿。
飞脚:配合棍法腾空踢击,如“云背棍飞脚”中踢击敌方胸腹,同时棍法云拨防御。
扫腿:低扫敌方膝部,如“扫腿扫棍”结合棍端横向扫击,强调协调性与爆发力。
3、攻防结合:猴棍注重“以守为攻”,例如“转身仆步摔棍”通过跳跃转身避开攻击,随即以摔棍反击;而“攀棍飞脚”则利用棍身支撑身体,腾空踢击头部,兼具闪避与进攻。
演练方法:猴棍的演练需分阶段掌握基础动作与组合套路:
1、基础训练
持棍与步法:从“直立持棍”“并步背棍”开始,强调握棍松活、步法轻灵(如虚步、丁步)。
猴形身法:通过耸肩、缩脖、含胸等动作模仿猴态,配合眼神的灵活转动,增强表现力。
2、组合练习
单式串联:例如“提膝拦棍→云背棍飞脚→提膝刁手”组合,衔接棍法与身法,要求动作连贯、节奏分明。
跳跃与翻滚:如“背棍转身跳”和“抱棍端抢背”,需蹬地迅猛、团身紧凑,体现猴子的敏捷。
要点与风格
身棍合一:棍法需与腰胯转动、肩臂发力协调,如“舞花棍”以腰带臂,棍贴身走立圆。
虚实结合:虚步、跳步与实劈、猛扫交替,体现猴子的机警与爆发力。
演练节奏:快慢相间,动静结合,如“拄棍窥视”突显静态观察,而“扫腿扫棍”则需迅猛有力。
猴棍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中华文化中仿生智慧的体现,其技法与演练方法融合了实战性与艺术性,适合追求灵活性与表现力的习武者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