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武术器械
十八般兵器——刀
江湖中的最爱——朴刀
软兵器——九节鞭
武术器械的介绍
枪术 的简介及练法
十八般兵器——戟
方天画戟
十八般兵器——斧
青龙偃月刀
十八般兵器——钺
十八般兵器——钩
十八般兵器——叉
十八般兵器——鞭
十八般兵器——鐗
十八班兵器——镗
十八般兵器——槊
十八般兵器——流星
苗刀
峨眉刺
十八般兵器——锤
十八般兵器——抓
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拐
百兵之首——棍
中国古代名剑
剑的由来与介绍
十八般兵器大全
各种兵器介绍和图片展示
大枪的基本功抖枪
枪术及介绍
峨眉武术主要器械介绍
鞭杆—武术器械简介
各种武术器械的介绍
 
十八般兵器——抓
发布时间:2013-07-01     类型:武术器械     浏览次数:1768  

    抓一种动作名称,也是一种中国武术器械,又称挝,在民间流传较广。抓头形似爪,缚以长绳或木柄。抓分长械及软械两种。长械有“金龙抓”,杆长约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挠。软械叫双飞挝,系暗器的一种,用金属打造,像鹰爪,缚以长绳,用于击人马,脱手掷去,着身后收回,使其不能脱走。近代这一器械演练者已少。

抓、武术拳法:
 
  抓中国武术很多流派都有此动作。近代有“少林十三抓”与“少林五拳”渊源 颇深,取意“龙、蛇、凤、猴、虎、豹、马等十三种动物,以爪代拳,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形态创出的一套轻灵翔动的抓法。少林十三抓,武术拳种。相传元朝时,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精龙虎蛇豹鹤五形拳,五十岁时游河南,慕少林武技,登嵩山入少林与武僧磋艺,在五形拳的基础上汲取少林拳法的精华部分,研创了一套少林十三抓的技击术。此拳由于门户之别,从不轻传于人,习者尚少。

    解放前,中央图术馆有习此技的师傅秘传数人,刻馆首期学员山东临沂人杨修甫素得此技,后传上海的刘氏等。1976年,原上海体工队袁铭初献此技,使人耳目一新。1979年,1980年,在中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袁铭再献少林十三抓,受到国内外武林人士赞赏。“少林十三抓”与“少林五拳”渊源颇深,取意“龙、蛇、凤、猴、虎、豹、马等十三种动物,以爪代拳而得名,近代首推清末少林拳一代宗师汪文玉为最。汪文玉精于猛虎上山捶,猛虎下山捶,黑虎捶、串马围、十三抓等象形拳术,因其擅练大枪,故江湖人称大枪汪文玉。打四门是少林十三抓的另一套拳法,演练形式由单拆的直趟练法,变为前后左右的四门练法,由真面单向对敌,转入灵活的四面击敌,三步之内皆可演练,体现了少林拳法”拳打卧牛之地的技击特点。
 
  相传元时,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好技击,漫游四方,武技精进。游河南时,慕少林武技,遂入嵩山少林寺与武僧磋艺,后归少林。他在研习少林武技中不断汲取精华,融入旧法、创龙、虎、蛇、豹、鹤五行拳。“少林十三抓”就在五行拳的基础上派生而成的。“少林十三抓”因取龙,蛇、凤、猴、虎、豹、马、鹤、鹰、兔、燕、鸡十三种动物的动作作为素材,并突出爪的抓,拿,撩等击法而得名。
 
  “少林十三抓”有练功法,套路,散手等技术内容。套路有“单趟”,“四门”,“对拆”。“单趟”则由十三象形组成;“四门”则由单行主体动作组成相应的“门”,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变换练习,各门多独立进行练习;“对拆”以“单趟”主体动作的技击法为内容,由二人按固定的动作编排而成套路进行练习。
 
  少林十三抓”的特点:“少林十三抓”的主要爪法有:抓、撩、掏、推、挑、扑、盖、劈、托、搂、摘等十余种之多;辅以肘法,偶有拳法;各种爪法密集,连贯;有“步步跟、手手紧”“出手成串、爪法为伍”的说法。爪法多,密,而且在击法的实用中讲究一抓多变,一般以攻击对方的部位而进行变化。“喷、扣、拽”之变,指手臂直腕向前,向下或向上用爪指或爪心“喷”击对方,在触击对方体部的刹那间即屈腕,“扣”指,随之屈肘回“拽”。撩、掏、扑、盖、摘等抓多用此法。“顶、扣、送”之变,指手臂立腕向前用爪根“顶”击对方,在触击对方体部的刹那间即“扣”腕,“扣”指,并顺势立腕“送”出;推抓多用此法。爪的运用要求突出“五快”,即快喷、快扣、快拽、快顶、快送;有“出爪似闪电、回爪似火燎”之说。

   “少林十三抓”的腿法有:踩、搓、跺、踢、踹、勾等法。腿法均要求高不过腰的低腿,发腿短促有力,快起快落;常用暗腿,如:踩、跺、搓等腿法,动作幅度小、速度快、出其不意;如:“单趟”的“龙行”中,仅有“青龙探爪”,“青龙入海”,“泰山压顶”,“连三抓”这几动,但动作须跺脚;在如“凤展”中共有七个动作除“连三抓”外,其中就有搓腿二个,跺脚三个的暗腿。“少林十三抓”中有不少动作在发力时,讲究“短促发声”,常发有“噫”“呵”,“唔”等声;一般向下方向,如“盖”,“扑”动作,采用“噫”的发声;向上方向,如“托”,“撩”动作,采用“呵”的发声;向前方向,如“推,掏”动作,采用“唔”的发声。这种闭声门,增内压的发声往往要求“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声心手足,贯穿一气”,可催劲力,增拳势。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